
上海咨詢公司質量成本管理培訓—企業培訓公開課需求和培訓機構合作請聯系
—金舟軍老師 手機/微信:13816949004 QQ郵箱:923503608@qq.com
非常您謝謝關注質量管理專家金舟軍講師質量成本管理培訓,更希望你選擇我的培訓,上??谱馄髽I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將為您提供專業、實戰的質量成本管理培訓,保證您學完就會應用,要進一步了解質量成本管理培訓詳情,請馬上與我本人聯系,經考試合格發質量成本培訓證書,權威合格質量成本證書。
金舟軍以應用為導向的培訓,在培訓前到客戶現場調研(免費調研一天),培訓結合客戶案例,確保學員培訓完就會應用,請點擊查看
—金舟軍質量培訓咨詢質量保證流程
1.專業質量成本培訓講師--金舟軍老師質量管理專家,精益質量創始人,二十多年專業從事質量管理工具、質量成本培訓和咨詢。金舟軍以應用為導向的培訓,在培訓前到客戶現場調研(免費調研一天),培訓結合客戶案例,確保學員培訓完就會應用,請點擊查看
—金舟軍質量培訓咨詢質量保證流程
2.源自世界先進技術--質量成本培訓汲取原版手冊、國際學術報告及論文、世界級企業質量成本案例,國內領先水平。
3.采用客戶案例實戰--質量成本培訓前書面、電話和客戶現場調研,保證課程包括客戶案例,使學員學完就會做。
4.學員實現最大價值--金老師自辦量成本管理培訓公司,全部培訓利潤歸老師所有,確??蛻羲械腻X都花在培訓上,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
培訓客戶

質量成本管理培訓公開課照?片

質量成本管理培訓公開課照?片


質量成本管?理培訓公開課現場?視頻--點擊圖片即觀看西瓜視頻相應培訓視頻

質量成本管理培訓
課程公開課大綱--本網站為簡版課程大綱,需要更詳細大綱請索取
一.培訓目的:通過本課程十四小時學習,使學員了解成本分類、質量成本三級科目,能夠建立和管理各職能部門的成本項目、質量成本、質量目標。
二.培訓參與對象:ISO9000、IATF認證質量體系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質量工程師、內審員和企業財務人員。
三.課程內容安排
第一天上午
1章節.質量的經濟性講解 轉載必究
質量成本概述
為什么要講質量成本
怎樣讓顧客滿意
確定質量指標要求
例子演練-怎樣平衡顧客滿意與財務結果的關系
2章節.質量成本模式講解
質量成本PAF模式
例子演練-質量成本PAF模式是怎么分類
3章節.質量成本分類方法講解
符合性質量成本、
不符合性質量成本
例子演練-不符合性質量成本有幾種
第一天下午
4章節.外部故障成本統計講解
外部損失成本計算方法
例子演練-怎樣減少外部損失成本
5章節.鑒定成本統計講解
成品檢驗
檢驗的作用
例子演練-鑒定成本與哪些質量活動有關
6章節.內部故障成本統計講解
鑒定成本與內部損失成本關系 轉載必究
例子演練-增加鑒定成本能減少內部損失成本嗎
7章節.《質量成本管理指南》
質量成本三級科目
例子演練-增加鑒定成本能減少內部損失成本嗎
第二天上午
8章節.質量成本特牲講解
各質量成本的關系
例子演練-制定各部門質量成本指標
9章節.質量成本指標講解
產品外部質量損失率
產品內部質量損失率
例子演練-產品內部質量損失率是代表廠內質量預防工作好壞的指標嗎
10章節.質量成本管理講解
質量成本管理體系的目標
例子演練-質量成本管理舟必須為滿足什么為前提
11章節.6SIGMA質量的經濟性特征講解
劣質成本分析(COPQ,costofpoorquality)
有形損失與無形損失
例子演練-無形損失怎樣統計成財務指標
第二天下午
12章節.《質量經濟性管理指南》講 解轉載必究
監測顧客滿意度、進行成本和(或)收益分析
例子演練-怎樣才能達到顧客滿意
13章節.標桿研究講解
標桿基本概念、
例子演練-標桿比較主要作用是什么
14章節.平衡記分卡
四個層面績效目標講解
內部流程目標
員工學習成長目標
例子演練-怎么樣才能提高企業內部流程目標
15章節.質量成本目標管理實施講解
目標制定
例子演練-制定目標要考慮哪些因素
16章節.質量成本管理體系講解
質量成本管理體系職責
例子演練-質量成本管理流程中成本指標收集該怎么規定
17章節.質量成本改進項目講解
質量成本改進項目選擇 轉載必究
例子演練-怎樣用排列圖選擇質量成本改進項目
四.質量成本課程培訓學時:每天七小時共兩天14小時
質量
質量: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應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合格(符合):滿足要求。
不合格(不符合):未滿足要求。
缺陷:未滿足與預期或規定用途有關的要求。
確定質量指標要求
確定產品功能指標在成本、可制造性前提下具備滿足顧客要求的競爭力。
質量損失
質量損失:由于質量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從而導致資源或喪失潛在利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質量損失包括不合格處理的有形損失和喪失潛在利益和信譽的無形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二條 由于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外部損失成本
交貨后因產品不能滿足質量要求所造成的損失。如保修、保換、保退、索賠、訴訟費等,產品在用戶使用中發現質量缺陷而產生的一切費用的總和。
鑒定成本
鑒定成本是用于檢驗和試驗,以評定產品是否符合所規定的要求所支付的費用。
檢驗費-對購進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外協件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產成品按質量要求所進行的試驗、檢驗所支付的費用。
質量檢驗部門辦公費-質量檢驗部門為開展日常檢驗工作所支付的辦公費用。
工資及福利基金-從事檢驗、試驗工作人員的工資總額及提取的福利基金。
檢測設備維修折舊費-檢測設備維護、校準、修理和折舊費。
內部損失成本
內部損失成本是交貨前因產品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所造成的損失。
報廢損失費-因產品、半成品在制品達不到質量要求且無法修復或在經濟上不值得修復而報廢所造成的損失。以及外購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購、運輸、倉儲、篩選等過程中因質量問題所損失的費用。
返工費-返工不合格產品并使之達到質量要求所支付的費用,包括重新投入運行前的再次檢驗費用。
預防成本
質量管理活動費-制定質量政策、計劃、目標、編制質量手冊及有關文件等一系列活動所發生的費用及質量管理部門的管理費。
ISO10014《質量管理-財務與經濟效益實現指南》
國際標準化組織TC176技術委員會SC3分技術委員會WG11工作組(ISO/TC176/SC3/WG11)已開始編制ISO10014標準的第二版《質量管理——財務與經濟效益實現指南》。該版ISO10014標準將取代第一版ISO/TR10014:1998《質量經濟性指南》,該版標準把8項ISO9000質量管理原則作為財務工具,對每項原則都以相同的方式給出應采用的過程、過程實施后可達到的效果和實現這些效果的指南,通過關注ISO9000質量管理原則、過程模式及其相互協同,為各機構提供實現財務和經濟效益和業績改進的指南。
下面按照8項質量管理原則分別說明標準中所涉及到的內容。
一、顧客為關注焦點
1.過程
為了使機構實現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應采取以下過程:
了解市場/環境和供應鏈;
制訂有效的市場計劃;
理解顧客;
建立并保持與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清晰且互動的溝通;
明確顧客要求和機構的能力;
簽定互利的合同;
靈活、有效且高效地運作,以滿足要求;
發揮并保持競爭力;
采用適宜的方式對顧客滿意度進行監測;
不斷提高顧客滿意度;
增加產品價值;
提高推銷的有效性。
2.可達到的效果
當機構有效地建立了以上全部或部分過程時,可望獲得財務和經濟效益,如:
增加銷售額和納稅金額;
在外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財務業績更穩??;
提高實現預期結果的信心;
滿足顧客;
在整個供應鏈中減少抱怨;
降低成本;
改善顧客和供應鏈的關系;
顧客忠誠;
留住顧客的途徑(戰略的、價值的、倫理的)——增加業務量;
廣泛的顧客基礎,需要時可擴大銷售空間。
3.實現指南
適用時,機構應考慮使用下面列舉的一種或幾種方法,以有效實施上述過程:
了解市場和供應鏈的方法,如:市場調查與分析;
了解顧客的方法,如:顧客關系管理(CRM)、期望與概念調查;
溝通的方法,如:EDI、呼叫中心和幫助臺;
確定顧客要求/機構能力的方法,如:產品要求策劃(MRP)、過程能力研究;
簽定互利合同的方法,如:服務等級協議;
運作過程,可采用提高邏輯性、靈活性、有效性和可生產性的過程優化方法;
發揮和保持競爭力的方法,如:水平比較;
檢測顧客滿意度的方法,如:應答與抱怨傳遞、趨勢分析;
不斷提高顧客滿意度的方法,如:CRM;
增加產品價值的方法,如:產品性能優化;
提高推銷有效性的方法,如:供應鏈邏輯、平衡記分卡。
二、領導作用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履行法人職責,對機構進行指揮、控制和管理。他們應在權衡所有相關方的需求后,確定統一的目標。為
實現機構的目標,最高管理者應創造并保持一個鼓勵員工參與、革新和發揮創造力的環境。他們的承諾和自身的榜樣作用決定了
其領導的有效性。
1.過程
最高管理者應運用領導原則,在機構內消除恐懼,建立信任。實施這項原則,應采用以下過程:
制定戰略和方針;
建立有效的目標;
提供資源;
激勵員工;
促進參與并授權;
確定能力;
測量和控制結果。
2.可達到的效果
通過上述全部或部分過程,機構可望獲得財務和經濟效益,如:
提高生產率和改進質量;
員工滿意;
顧客滿意;
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人員能勝任工作;
理想的財務和經濟支出;
其他相關方滿意。
3.實現指南
適用時,最高管理者應考慮使用下面所列舉的一種或幾種方法,以有效地實現上述過程:
戰略策劃的方法,如:SWOT(實力、弱點、機會與危機)模型、風險/利益分析、水平比較、自我評定;
目標/方針設定方法,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進行宣傳;
目標監測的方法,如:具有業績指標的平衡記分卡、趨勢圖等;
資源配置的方法,如:排列圖、餅分圖、壽命周期費用、償還周期(PP)、投資分析/回報(ROI);
激勵的方法,如:鼓勵/獎勵制度、業績評價、利益共享制度;
參與和授權的方法,如:團隊、質量環、建議方案;
測量與控制的方法,如:統計過程控制、綜合財務系統。
三、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是機構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能力為機構所用,并為機構增加財務和經濟效益。
1.過程
為有效地實現全員參與,應采用以下過程:
實現人員滿意;
確定、保持并發揮人的能力;
建立靈活的工作角色,并為機構提供敏捷的人員;
人員激勵;
人員授權;
鼓勵革新和創造;
提供必要的培訓和發展機會;
工作角色的匹配能力;
創造學習和分享知識的文化和環境;
建立團隊和有效的聯系;
鼓勵參與,鼓勵跨學科小組的建立;
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溝通;
提供物質和精神獎勵;
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進行戰略性人力資源(HR)評審。
2.可達到的效果
通過上述全部或部分過程,機構可望得到以下結果:
合格的、經授權的、目的明確的、靈活的、有信心的和有參與機會的個人和小組;
敏銳的和具有適應能力的機構;
得到有能力和技能好的人員;
減少人員的變動;
革新和有創造力的機構;
學習型和有知識的機構;
技能的使用得到優化;
人員投資的有效性;
提高有效性和生產率;
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所有權和對實現目標的承諾;
了解成本信息,并用于決策。